熱門關(guān)鍵字:
本報記者 孫建
“實在抱歉,我有點緊張。”
這是韓玉民見到記者的第一句話。
早上八點半,記者推開了華日家居辦公室的門,見到了這個奮戰(zhàn)在治霾一線的鍋爐工人。身材不是很高,帶著一副眼鏡,頭發(fā)花白,臉上還顯露著一絲疲態(tài)。在同韓玉民的攀談中得知,原來他剛下夜班不久,聽說有人要來采訪,怕廠房太臟,就特意來了辦公室。
已經(jīng)55歲的韓玉民1994年來到華日家居,從進入公司到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21個年頭。他是承德人,家里一共8口人,但現(xiàn)在只有他和老伴兒來到了廊坊,每次上夜班,家里就只剩下老伴兒一個人,這讓他心里著實不安,但只要一站上崗位,他眼里和心里就只剩下這個龐大的鍋爐了。
韓玉民每天晚上11點30分上班,次日早上7點30分下班,在這8個小時的時間里,要沖洗3至4次液位計,2次壓力表,每隔兩三個小時就要對鍋爐進行一次全面的巡查。但對韓玉民來說,更為重要的是記錄鍋爐排放的實時數(shù)據(jù)。按照程序,每兩小時就要抄寫一次數(shù)據(jù),他也是這樣做的,但是韓玉民還是不放心,每隔10分鐘左右就要去查看一次數(shù)據(jù)。
韓玉民說他們這個崗位是三班倒,但他最害怕的就是夜班這一崗,不只是因為自己出來工作丟下老伴兒一個人在家,更重要的是晚班整個廠房算上他一共就只有兩個人,怕鍋爐排放超標控制不住,污染了空氣。
“累?那倒沒有,就是很乏,一晚上提心吊膽的,老怕鍋爐排放超標,很熬人。”
就這樣,韓玉民一干就是一個晚上,很少能在值班室里坐下來好好休息一下。韓玉民告訴記者,只有在加煤工人加煤的時候才能在屋里待上二十多分鐘的時間。要是困了就用風油精涂在眼眶上,實在忍不住了,就用手使勁拍打自己的面頰。
“老韓這人實在,勤奮踏實,吃苦耐勞,現(xiàn)在年輕人里面已經(jīng)很少能見到像他這樣的了。” 華日公司負責后勤保障的經(jīng)理如是評價。
華日公司積極響應(yīng)國家和市里的政策,投資30萬元新上了一臺布袋除塵設(shè)備,確保了鍋爐排放在可控范圍內(nèi)。總投資420萬元購買的3臺燃氣鍋爐,也將在12月20日全部安裝完畢。同時成立了環(huán)保辦公室,并制定了一套完善的鍋爐管控應(yīng)急響應(yīng)和環(huán)境保護機制,盡己之力為保護環(huán)境做貢獻。
本文鏈接: http://www.devil-movie.com/news/industry/1079.html
全國服務(wù)熱線